之前,记者无聊在家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了一则新闻,白发苍苍的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长大成人,儿子也争气地考上了大学,并且毕业后非常快就找到了工作。这不怎么样吗?有人要问了,可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新闻里的这位青年在每一家公司都呆不到一个月,缘由是要早起、要加班,太累了,受不了了。后来索性不去上班了,无业在家。
儿子已经两年没出去工作赚钱了,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年迈的妈妈辛苦赚来的血汗钱跟一群狐朋狗友尽情挥霍。节目里,面对老妈妈声泪俱下的指责,青年非常是不屑一顾,他振振有词地说:“假如你不可以养活我一辈子,为何从小对我那样娇惯?”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父母都会感觉这个场景有的熟知,我们的家是否也有着这种潜在的危机?
小时候,常常听到身边的老人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
孩子在小的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挫折是好事,假如父母一味的怕孩子吃苦,而主动承担起应该由孩子自己担起的责任,虽然确实省去了孩子的哭闹纠缠,却也同时剥夺了孩子培养好品格和进步自我能力的机会。总听身边的不少父母说目前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大多数的父母都忽视了,是由于大家把孩子保护的太好了,是大家不让他们懂事。爸爸妈妈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别人着想,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苦难意识,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了解珍惜和体谅。
目前的孩子IQ大多没问题,但为何大多数的孩子最后都没能获得爸爸妈妈想要的成功呢?缘由就是孩子缺少意志力,缺少坚持到底的精神。
青少年时期是生活关键的进步阶段,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帮助孩子培养勤勤恳恳的好习惯,尤为重要,也很有必要。
“吃苦”,其实是在潜意识里培养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那怎么样让孩子吃苦,吃那些样的苦才是最好的呢?
培养孩子吃苦的意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刚刚咿呀学步时,有心的爸爸妈妈一直可以发现,那些由爸爸妈妈扶着训练走路的孩子掌握走路所花的时间比那些自己去训练走的孩子所花的时间要长。在孩子跌倒时,父母要做的是站在前方给他鼓励和站起来的信心,而不是心疼的跑过去抱起来让孩子在你的怀里嗷嗷大哭。
等孩子稍大一点儿,母亲带孩子逛街的时候就能让他适合助你分担一些重物;孩子到了五六岁,可以教他让他一个人掌握类似扫地擦桌子这类没安全隐患的家务活,并告诉他怎么样节省用电,整理孩子我们的房间;孩子上学之后,父母要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尝试让孩子自己走路上学,放学自己回来,节省文具的开支,培养勤俭节省的好习惯。
孩子放学回家,爸爸妈妈可以让他跟着一块去买菜,节假日让孩子刷刷马桶,了解臭和脏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适合地让孩子干些粗活,告诉孩子父母需要他来照顾。父母要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这能让孩子领会到付出的快乐。在平常的日常重视培养孩子各项生活小技能,让他有非常强的动手能力。在学校期间,爸爸妈妈要和孩子约定好,孩子自己管理好我们的生活费,钱一个月就这么多,超支了就只能挨饿,如此可以培养孩子的资金观念,抑制住学校同学烧钱大手大脚的苗头。
爸爸妈妈要舍得让孩子去吃这类苦。要让孩子了解自立,父母第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孩子有错,父母不可以一味的挡在身前保护他们,适合地让其历程失败带来的风雨和犯下错误致使的后果,下一次,孩子才会吸取教训。
学习方面,父母不可以替孩子学习,也不要过多的关注孩子写作业的进度,让孩子培养独立考虑独立完成的习惯,生活上想要独立,需要心理先独立。
父母不可以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遇见难点时先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关于孩子的事上尊重孩子的建议,平常的日常多注意交流和交流,孩子可以独立考虑问题,可以有我们的主见,才能为未来的成长道路打下好的基础。